成语有关荡的成语

有关荡的成语

因篇幅关系,荡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
成语 解释 出处
空空荡荡形容冷冷清清,空无所有的情景或指心里没着落的感觉。浩然《艳阳天》第121章:“屋子里空空荡荡,冷冷清清。”
动荡不定荡:摇动。动荡摇摆,不安定。形容局势不稳定,不平静。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77章:“粤系军队又侵入湘南,两湖局势也在动荡不定中。”
南征北战,东荡西杀征:征战;荡:扫荡。形容转战南北,奋勇杀敌。晋剧《打金枝》第二场:“父王的江山,是他郭家父子南征北战,东荡西杀,十大汗马功劳争来的。”
荡然无余荡:洗涤;荡然:干净的样子。全都毁坏,消失尽净。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。南朝·梁·任昉《为梁武帝集坟籍令》:“近灾起柏梁,遂逐渠阁,青编素简,一同煨烬,湘囊綖柣,荡然无余。”
放荡不羁放荡:不受约束或行为不检点;羁:约束。形容行为放纵;不受约束。晋 王隐《晋书 王长文传》:“少以才学知名,而放荡不羁,州府辟命皆不就。”
荡然无存。原有的物体像被洗涮掉一样完全不复存在。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毁坏或失去。唐 白居易《议碑碣词赋》:“著诚去伪,小疵小弊,荡然无遗矣。”
西除东荡荡:荡平。到处征剿敌人。元·李寿卿《伍员吹箫》第一折:“俺也曾西除东荡,把功劳立下几桩桩。”
肠回气荡回:曲折,迂回;荡:摇荡。形容好的音乐、文章缠绵悱恻,感人极深的样子。苏雪林《玉溪诗谜》:“这一首真是心颤魂飞、肠回气荡时做出来的好诗。”
浩浩荡荡指水势汹涌广阔浩大。后形容规模宏大;气势雄壮。宋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浩浩荡荡,横无边涯。”
闯荡江湖指奔走四方,在外谋生。清·郭小亭《济公全传》第60回:“老英雄马元章在外面闯荡江湖数十年,永远不跟绿林人搭过伴。”
荡然无遗荡:洗涤;荡然:干净的样子。全都毁坏,消失尽净。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。唐·白居易《议碑碣词赋》:“著诚去伪,小疵小弊,荡然无遗矣。”
魄荡魂摇形容受外界刺激、诱惑而精神不能集中。《雪岩外传》第六回:“雪岩左顾右盼的赏鉴了一回,想起隋炀帝的乌铜镜屏的艳事,便不禁魄荡魂摇起来。”
荡析离居荡析:离散。家人离散,没有定居。《尚书 盘庚下》:“今我民用荡析离居,罔有定极。”
荡魂摄魄震撼心神。叶圣陶《倪焕之》十:“灯会自然搞得异常热烈,煊赫,每夜有新的名色,每夜有麻醉观众的荡魂摄魄的景象。”
破家荡业见“破家荡产”。《元典章·刑部·禁诱略》:“必须督责补买,及供给一切诸物。因而逼临,破家荡业,无可展免。”
恍恍荡荡摇晃不定。
碧波荡漾碧:青绿色。青绿色的波浪起伏不定。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四卷第49章:“灿烂的阳光,美丽的野花,碧波荡漾的原西河,凹凸不平的石板街……”
破家荡产耗尽家产。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111卷:“狭乡富家,靳靳自足,一被应役,无不破家荡产。”
流荡忘反流荡:流浪;反:同“返”,回家。指长期在外面飘泊而不知返回。宋·王禹偁《答张知白书》:“后人流荡忘反,盖其得也,荐宗庙,插管弦。”
荡检逾闲形容行为放荡,不检点。清 冯桂芬《上海果育堂记》:“饥寒之不免,理义之不知,而荡检逾闲之事作。”
跌荡风流潇洒放逸而富有才华风情。同“跌宕风流”。清 余怀《板桥杂记 珠市名妓附见》:“白门娟娟静美,跌荡风流,能度曲,善画兰。”
逾闲荡检逾、荡:超越;闲、检:指规矩、法度。指行为不规矩,不守礼法。《明史 杨时乔传》:“逾闲荡检,反道乱德,莫此为甚。”
动荡不安荡:摇动。动荡摇摆,不安定。形容局势不稳定,不平静。欧阳山《三家巷》第十八章:“他和陈文婷谈起,两人都觉得纵然社会上动荡不安,革命的前途还是光明的,乐观的。”
涤秽荡瑕同“涤瑕荡秽”。《宋书·礼志一》:“殿下以命世之资,属当倾危之运,礼乐征伐,翼成中兴,将涤秽荡瑕,拨乱反正。”
十荡十决荡:冲杀;决:冲破堤岸。形容多次冲杀,每次都能突破敌阵。《乐府诗集·杂歌谣辞·陇上歌》:“陇上壮士有陈安,躯干虽小腹中宽,七尺大刀奋如湍,丈八蛇矛左右盘,十荡十决无当前。”
悠悠荡荡形容摇摇晃晃,飘浮不定。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47卷:“若是悠悠荡荡,未有不入于邪僻。”
茫茫荡荡辽阔深远而又模糊不清。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9回:“若说这个石碣村湖荡,紧靠着梁山泊,都是茫茫荡荡,芦苇水港。”
东荡西驰犹言东征西讨。《儿女英雄传》缘起首回:“汉王乘那项王火咸阳,弑义帝,降子婴,东荡西驰的时候,早暗地里间道入关,进位称王。”
巍巍荡荡语出《论语·泰伯》:“大哉尧之为君也!巍巍乎!唯天为大,唯尧则之。荡荡乎,民无能名焉。”朱熹集注:“巍巍,高大之貌;荡荡,广远之称也。”后以“巍巍荡荡”形容道德崇高,恩泽博大。语出《论语·泰伯》:“大哉尧之为君也!巍巍乎!唯天为大,唯尧则之。荡荡乎,民无能名焉。”朱熹集注:“巍巍,高大之貌;荡荡,广远之称也。”
坦荡如砥坦荡:宽广平坦;砥:磨刀石。平坦得像磨刀石。茅盾《白杨礼赞》:“黄与绿主宰着,无边无垠,坦荡如砥。”
涤瑕荡秽涤:清除;瑕:玉上的斑点;荡:清除;秽:肮脏。指清除旧的恶习。东汉 班固《东都赋》:“于是百姓涤瑕荡秽,而镜至清。”
销魂荡魄见“销魂夺魄”。清·彭养鸥《黑籍冤魂》第15回:“这都是风俗奢靡,处处使人销魂荡魄。”
回肠荡气荡:动摇。使肝肠回旋;使心气激荡。形容文章、乐曲十分婉转动人;耐人寻味。清 龚自珍《夜坐》:“功高拜将成仙外,才尽回肠荡气中。”
心荡神迷荡:摇动。形容心神不定,难以自持。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九十八回:“阳衍正在心荡神迷,一闻此语,慌忙接过芍药道:'承女郎见爱,何福能消!但未识芳闺何处?'”
荡然一空荡:洗涤;荡然:干净的样子。全都毁坏,消失尽净。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。《宋史·杨偕传》:“且州之四面,属羌遭贼驱胁,荡然一空,止存孤垒,犹四肢尽废,首面心腹独存也。”
涤瑕荡垢见“涤瑕荡秽”。唐·韩愈《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》诗:“迁者追回流者还,涤瑕荡垢朝清班。”
荡气回肠形容音乐或文辞婉转动人。也形容感情充沛而强烈。荡;摇荡。回;回旋。三国 魏 曹丕《大墙上蒿行》:“女娥长歌,声协宫商,感心动耳,荡气回肠。”
东扬西荡谓飘泊无定。《野叟曝言》第四一回:“姐姐若不见怜,怎样着落妹子死后魂灵,不至东扬西荡。”
虎荡羊群老虎冲进羊群中。比喻以强凌弱,为所欲为。同“虎入羊群”。清 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九十二回:“那知小侠指东打西,窜南跃北,犹如虎荡羊群,不大的工夫,打了个落花流水。”
放荡驰纵驰:乱跑。没有管束地乱跑乱逛。形容不求进步,到处游荡。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9回:“近来仗着祖母的溺爱,父母亦不能十分严紧拘管,更觉放荡驰纵,任性恣情,最不喜务正。”
荡海拔山摇动大海,拔起高山。形容人的力气非常大。
迷迷荡荡晃悠貌,摇荡的样子。
跌荡不羁指心志放逸无拘无束。同“跌宕不羁”。《宣和书谱 石延年》:“遂入馆,然跌荡不羁,剧饮尚气节,视天下无复难事,不为小廉曲谨以投苟合。”
跌荡不拘指心志放逸无拘无束。同“跌宕不羁”。明 袁黄、王世贞《纲鉴合编 宋纪 武帝》:“八月,宋主杀中书令王僧达,僧达幼聪警能文,而跌荡不拘。”
焚巢荡穴比喻彻底摧毁。明·唐顺之《牌》:“各处劲兵前来,焚巢荡穴,不留一人,乃已。”
魄荡魂飞形容惊恐万状。《黑籍冤魂》第三回:“到如今烟鬼满天下,闻得国家要行禁烟的命令,都吓得魄荡魂飞。”
东飘西荡指不固定,没有着落。也指无定向地漂浮。明 无名氏《苏九淫奔》第一折:“去汴梁买马,不想东飘西荡,将本钱尽行折了。”
东风浩荡东风:春风。指吹着强劲的春风。形容春风吹拂大地,大地即将万象更新,面貌焕然。唐·李咸用《春日》:“浩荡东风里,裴回无所亲。危城三面水,古树一边春。”
破产荡业见“破家荡产”。明·俞弁《逸老堂诗话》下卷:“成化间,吴中大水,郡守刘瑀酷虐子民,督征粮税,乡民苦楚,破产荡业,不胜拷掠。”
放荡形骸行为放纵,不拘礼节元 无名氏《争报恩》第二折:“尽着他放荡形骸,我可也万千事,不折证。”
放纵驰荡放纵:无拘束。驰:乱跑。荡:游荡。没有管束地乱跑乱逛。形容不求进步,到处游荡。
东荡西除指四处征伐。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十九回:“昔日魏武祖皇帝,东荡西除,南征北讨,非容易得此天下。”
魂飞魄荡同“魂飞魄散”。《后水浒传》第六回:“那马上的官人,忽见楼窗中一位美貌妇人,生得标致非凡,不胜惊喜……那官人在马上,一时看得魂飞魄荡。”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二十三卷:“说不尽百媚千娇,魂飞魄荡。 ”
弃家荡产犹倾家荡产。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32卷:“然尊大人所以怒兄者,不过为迷花恋柳,挥金如土,异日必为弃家荡产之人,不堪承继家业耳!”
拆家荡产拆:拆散;荡:弄光。家庭败落,丧失全部家产。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十卷:“只因有个人家,也为内眷有些妒忌,做出一场没了落事,几乎中了人的机谋,哄弄出拆家荡产的事来。”
心荡神摇谓神魂颠倒,不能自持。亦谓情思被外物吸引而飘飘然。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18回:“猛然一见,不觉心荡神摇,精魄已失。”
眼迷心荡眼光迷乱,心神摇荡。形容见到美色而不能自持的神情。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25卷:“那院判一见了小娟,真个眼迷心荡。”
浪荡乾坤浪荡:同“朗朗”,明朗;乾坤:天地。形容政治清明,天下太平。元·李文蔚《燕青博鱼》第一折:“清平世界,浪荡乾坤,你怎么当街里打人。”
心荡神怡见“心荡神摇”。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30回:“炀帝看了这些佳人的态度,不觉心荡神怡,忍不住立起身来,好像元宵走马灯,团团的在中间转。”
吊儿浪荡浪荡:放浪。形容散漫放浪。姚雪垠《牛全德与红萝卜》:“知道吗?游击队并不是吊儿浪荡的,游击队是要守纪律的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