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有关歪的成语

有关歪的成语

有关歪的成语共收录32个
成语 解释 出处
东倒西歪歪歪倒倒的。形容站立不稳;或位置不正;倾斜欲倒的样子。也形容杂乱无章。元 萧德祥《杨氏女杀狗劝夫》:“他两个把盏儿吞,直喝得醉醺醺的,吃得东倒西歪。”
歪八竖八杂乱不整的样子。
歪门邪道指不正当的途径或方法;也比喻坏主意。浩然《艳阳天》第三章:“真没想到,他们竟会想出这样一个歪门邪道。”
东歪西倒形容身不由己,倾斜不稳。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39回:“日暮挑灯闲徙倚,郎不归来留恋谁家里?及至归来沉醉矣,东歪西倒扶难起。”
旁门歪道指不正经的东西。
歪打正着比喻采取的方法本不恰当;却侥幸得到满意的结果。歪:不正;着:击中。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二回:“将药煎中,打发晁大舍吃将下去,谁想歪打正着,又是杨太医运气好的时节,吃了药就安稳睡了一觉。”
西歪东倒歪:偏斜。指身不由己,倾斜不稳。也形容物体倾斜不牢固。明·胡文焕《群音类选·刘郎中<粉蝶儿一套>》:“柱肚撑肠酒力催,西歪东倒脚高低。”
鼻蹋嘴歪形容疲累不堪或十分狼狈的样子。
歪嘴和尚瞎念经比喻为谋私利而乱搬教条。
歪不横楞歪斜不正的样子。
歪心邪意谓心术不正。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0回:“你总不听我的话,倒叫这些人教的歪心邪意,狐媚魇道的。”
歪风邪气指各种不良的作风和风气。邪:不正派;不正当。柳青《狠透铁》:“只有王以信装得镇静,面不改色,还对高书记说:早应当整整社员里头的歪风邪气了。”
七倒八歪指十分凌乱不整齐。
病病歪歪形容病体衰弱无力的样子。老舍《龙须沟》第一幕:“你教大爷歇歇吧,他病病歪歪!”
七扭八歪形容不端正。玛拉沁夫《茫茫的草原》第三卷:“正面是一排七扭八歪、表泥剥落的土房。”
邪门歪道指不正当的门路;手段或不正经的事情。《药师经》:“又信世间邪魔外道,妖孽之师,妄说祸福。”
鼻塌嘴歪形容脸部伤势严重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三九回:“那里禁得萧云仙的弹子打来,打得鼻塌嘴歪,无处躲藏。”
歪歪倒倒不端正的样子,形容行动不稳的样子。欧阳山《三家巷》:“他把那些歪歪倒倒的柜子、架子、桌子、椅子都扶了起来。”
歪嘴念邪经比喻为谋私利故意搞歪曲事实的宣传。
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梁:指上级或长辈。比喻在上的人行为不正,下面的人也跟着做坏事。晋 杨泉《物理论》:“上不正,下参差。”
歪歪斜斜由震颤的状态所引起的不整齐,或属于颤抖的人或物的特征的状态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三回:“面前摊一本青格子,歪歪斜斜写着草体字的书,书旁边供着一个已出椟的木主。”
歪歪扭扭歪斜不正。丁玲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》:“扛了一篓子果子,就压得歪歪扭扭叫叫喊喊的,还要称雄呢!”
歪谈乱道说话糊里糊涂,毫无见地。明·无名氏《登瀛洲》:“他也学些者也之乎,歪谈乱道,失却卑尊。”
歪七扭八歪歪扭扭,不直。老舍《小人物自述》:“那些古钱已然都歪七扭八的,在钱眼里探出些不十分绿的草叶来。”
七歪八扭形容歪斜不正。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八十四回:“一路冲浸之处,不可胜数,慢说房屋四分五落,连树木也是七歪八扭。”
歪七竖八歪歪扭扭的。形容不正的样子。茅盾《上海·我的二房东》:“沿马路上的电灯柱上,里门口,都有些红纸小方块;烂疮膏药似的,歪七竖八贴着。”
邪魔歪道指不正当的言行或途径。袁静《新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回:“邪魔歪道弄来的东西,咱不稀罕!”
目瞪口歪形容气极时的神情。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3回:“贾政此时气得目瞪口歪,一面送那官员,一面回头命宝玉:‘不许动!回头有话问你!’”
歪嘴和尚比喻那些为自私的目的而乱搬教条的人。陆天明《省委书记》:“说上头的经是好经,就是让一些歪嘴和尚念走了样!”
东扭西歪嘴唇不停地做怪样而实际并未说话柯岗《逐鹿中原》第四章:“只因年深日久水分充足,也就东扭西歪枝桠交错地长了起来。”
揣歪捏怪捏:挑事。心藏坏意寻机挑起怪事和事端。元·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楔子:“俺两个全仗俺父亲的虎威,拿粗挟细,揣歪捏怪,帮闲钻懒,放刁撒泼。”
斜头歪脑喻相貌不周正。李季《王贵与李香香》第三部:“阎王爷叫你当穷汉,斜头歪脑还想把身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