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有关诗的成语
有关诗的成语
有关诗的成语共收录42个
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诗书发冢 | 比喻口是心非、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。 | 先秦 庄周《庄子 外物》:“儒以诗礼发冢。” |
敦诗说礼 | 敦:敦厚。诗:《诗经》。诚恳地学《诗》,大力讲《礼》。旧时统治阶级表示要按照《诗经》温柔敦厚的精神和古礼的规定办事。 | 许地山《在费总理的客厅里》:“假使人来查办,一领他们到这敦诗说礼之堂来看看,捐册、帐本、褒奖状……他们还能指摘什么?” |
诗情画意 | 原指诗歌绘画所蕴含的情感、意境。也用来形容美好的自然景物。 | 宋 周密《清平乐 横玉亭秋倚》词:“诗情画意,只在阑杆外,雨露天低生爽气,一片吴山越水。” |
子曰诗云 | 子:指孔子;诗:指《诗经》;曰、云:说。泛指儒家言论。 | 元·宫大用《范张鸡黍》第一折:“我堪恨那伙老乔民,用这等小猢狲,但学得些妆点皮肤,子曰诗云。” |
能诗会赋 | 赋:古文体。指善于写诗作赋。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3回:“况家中现有几个能诗会赋的姊妹们,何不命他们进去居住。” |
仰而赋诗 | 仰头歌唱作诗。 | |
五步成诗 | 唐史青能五步成诗。后用以比喻才思敏捷。清沈炳震《唐诗金粉·敏悟》:“青上书自荐能诗,云:‘子建七步,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诏。’明皇试以除夕、上元、竹火笼等诗,应口而出。上称赏,授以官。”今存《应诏赋得除夜》一首,见《全唐诗》卷一一五。 | 清·沈炳震《唐诗金粉·敏悟》:“青上书自荐能诗,云:‘子建七步,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诏。’明皇试以除夕、上元、竹火笼等诗,应口而出。上称赏,授以官。”今存《应诏赋得除夜》一首,见《全唐诗》卷一一五。 |
横槊赋诗 | 槊:长矛;赋:吟。横着长矛而赋诗。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迈气概。 | 唐 元稹《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》:“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,往往横槊赋诗,故其抑扬哀悲离之作。” |
满腹诗书 | 博学多才,文章写得好。 | 宋·陆游《梦与刘韶美夜饮乐甚》:“岸巾谈笑今谁记,满腹诗书只自愚。” |
诗朋酒友 | 作诗饮酒的朋友。 | 明·冯惟敏《粉蝶儿·李争冬有犯》套曲:“但有个诗朋酒友共开尊,少不得倚玉偎香珠翠拥。” |
红叶题诗 | 唐代宫女良缘巧合的故事。比喻姻缘的巧合。 | 宋·刘斧《青琐高议·流红记》 |
诗礼之训 | 子女遵承父亲的教诲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季氏》:“曰:‘学《诗》乎?’对曰:‘未也。’……曰:‘学《礼》乎?’对曰:‘未也。’” |
诗以言志 | 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志趣。亦作“诗言志”、“诗以道志”。 | 《尚书·舜典》:“诗言志,歌永言。” |
七步成诗 | 七步内就能完成一首诗。比喻有才气、文思敏捷。与「七步成章」义同。 | 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,不成者行大法;应声便为诗曰:‘煮豆持作羹,漉菽以为汁;萁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;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!’帝深有惭色。” |
诗礼人家 | 世代读书以传统封建礼教为行为准则的人家。 | 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七回:“他是诗礼人家,又有庄田地土,颇过得日子。” |
诗词歌赋 | 文章的四种形式。指作文。 |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四卷:“那阮三年方二九,一貌非俗,诗词歌赋,般般皆晓。” |
诗云子曰 | 《诗经》所说和孔子所言。二者均为历代儒者遵奉的信条。因用以泛指儒家言论或经典著作。 | 明·刘璋《凤凰池》第一回:“见那诗云子曰、者也之乎的人,他就摇首闭目,只与云锷颖臭味相投。” |
诗以道志 | 志:志向,意志。用诗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决心。 |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襄公27年》:“伯有将为戳矣,诗以道志,志诬其上,而公怨之,以为宾荣,其能久乎?幸而后亡。” |
诗肠鼓吹 | 鼓吹:乐器合奏。特指听到黄鹂鸣声,可以引起诗兴。 | 唐·冯贽《云仙杂记》卷二:“戴颙春携双柑斗酒,人问何之,曰:‘往听黄鹂声,此俗耳针砭,诗肠鼓吹,汝知之乎!’” |
酒虎诗龙 | 比喻嗜酒善饮、才高能诗的人。 | 清·丘逢甲《东山酒楼次柳汀韵》:“狂饮且共楼头醉,酒虎诗龙各自豪。” |
诗书礼乐 | 古代儒家六经即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、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、《乐经》。 |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王制》:“乐正崇四术,立四教,顺先王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以造士。” |
枕籍诗书 | 枕籍:纵横相枕而卧。比喻沉溺于诗书之中,没有真本领。 | 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殊路》:“夫重怀古道,枕籍诗书,危不能安,乱不能治。” |
击钵催诗 | 指限时成诗。比喻诗才敏捷。 |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7回:“七步八叉,具有成例,古人击钵催诗,我要击钵了。” |
诗礼发冢 | 冢:坟墓;发冢:盗墓。儒生们用诗礼之教来盗墓。比喻口是心非、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。 |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外物》:“儒以《诗》《礼》发冢。” |
诗庭之训 | 指父训。 | |
画中有诗 | 绘画当中具有诗意。形容画画得很好。 | 宋 苏轼《书摩诘〈蓝田烟雨图〉》:“味摩诘之诗,诗中有画;观摩诘之画,画中有诗。” |
诗礼之家 | 诗:指《诗经》;礼:指《周祀》、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。旧指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。 | 明·郎英《七修类稿》卷十六:“因仍苟且,多为惜财之小而忘大义,奈何诗礼之家亦如此是耶!” |
走笔题诗 | 走笔:笔划得很快,指快速地写;题:写。形容才思敏捷。 | 元·马致远《青山泪》第四折:“……爱他那走笔题诗,出口成章。” |
燕足系诗 | 把诗系在燕子的腿上,让它传递给亲人。 | 五代·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·传书燕》:“尔海东来,必经湘中……欲凭尔附书,投于我婿。” |
诗酒朋侪 | 侪:等辈,同类的人。作诗饮酒的朋友。同“诗朋酒友”。 | 明 叶宪祖《鸾鎞记》第二出:“同消遣,诗酒朋侪尽堪尽日盘桓。” |
诗朋酒侪 | 侪:辈。在一起写诗喝酒的朋友。 | 明·叶宪祖《鸾鎞记·论心》:“同消遣,诗朋酒侪尽堪尽月盘桓。” |
诗朋酒侣 | 见“诗朋酒友”。 | 元·无名氏《小孙屠》第二出:“且开怀,共诗朋酒侣欢宴。”明·刘兑《金童玉女娇红记》“诗朋酒侣,向此地游嬉。” |
诗中有画 | 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,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。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。 | 宋 苏轼《书摩诘〈蓝关烟雨图〉》:“味摩诘之诗,诗中有画;观摩诘之画,画中有诗。” |
诗家三昧 | 作诗的诀窍。 | 宋·陆游《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》:“诗家三昧忽见前,屈贾在眼元历历。” |
酒龙诗虎 | 见“酒虎诗龙”。 | 清·丘逢甲《饮镇平都司署赏菊为题宋人所画报捷图》诗:“粤水闽山文武会,酒龙诗虎主宾才。” |
画意诗情 | 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。 | 宋 周密《清平乐 横玉亭秋倚》词:“诗情画意,只在阑杆外,雨露天低生爽气,一片吴山越水。” |
诗酒风流 | 作诗饮酒。古人以此为风流韵事,故称。 | 金·元好问《鹧鸪天》词:“身外虚名一羽轻,封侯何必胜躬耕。田园活计浑闲在,诗酒风流属老成。” |
杜默为诗 | 杜:杜撰、臆造。杜默:指孤陋寡闻。孤陋寡闻,随意杜撰之诗。 | |
诗礼传家 | 谓以儒家经典及其道德规范世代相传。 | 元·柯丹丘《荆钗记·会讲》:“诗礼传家忝儒裔,先君不幸早倾逝。” |
孟诗韩笔 | 孟郊的诗,韩愈的文笔。指诗文佳作。 | 唐·赵璘《因话录》第三卷:“韩文公与孟东野友善,韩公文至高,孟子长五言,时号孟诗韩笔。” |
沈诗任笔 | ①南朝梁沉约以诗着称,任昉以表、奏、书、启诸体散文擅名,时人称为“沈诗任笔”。笔,谓无韵之文。②用以泛指诗文。 | 宋·陆游《亲归书来多问近况以诗答之》:“沈诗任笔俱忘尽,酒户新来却少增。” |
呵笔寻诗 | 呵笔:吹热气解冻笔;寻诗:寻觅诗句。形容冬日苦吟 | 唐·罗隐《雪》诗:“寒窗呵笔寻诗句,一片飞来纸上销。” |